金年会- 金年会体育- 金年会官方网站
首先,我非常赞成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层面非常多。从宏观层面来看,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制度体系的构建,所以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第一个重点就设定为“完善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这个制度包括法律法规、行政管理体制、司法执法体制、行政执法体制等等,以及他们彼此之间关系的协调,还包括政策。有知识产权内部的相互不同知识产权类别之间的政策,以及其他与知识产权不是直接相关但间接相关的产权,尤其是标准的制定、外贸等,这些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知识产权制度。另外从国家层面还有很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等措施都是宏观层面上的。中观层面有行业、地区,他们有各自的知识产权举措;微观有公司以及个人。知识产权战略确实是很庞大的系统。
从国家宏观知识产权角度,我们的重点是更多地关注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上。从推进战略方面来讲,我们的战略是由20个专题和一个纲要构成的,《纲要》是以20个专题前期研究为基础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中央层面搭建了一个30多个政府有关机构合作的平台。这一层面不包括地方、行业、企业。不过,在制定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听了地方、行业、企业很多意见。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要要利用在构建战略过程中搭建的平台,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有效地具体推进实施。这其中除了要调动中央各个部门以往工作的积极性来推动之外,还要调动地方、行业、企事业单位以及全民的积极性。我们将要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在制定完成之后,按照这个计划把工作分解到相关部门后逐步推进实施。
二是创造和应用。知识产权首先要有创造。这个创造当时并不只是一般的科学创造或者文化创造本身了,我们讲的是知识产权的创造。比如科研发明把它研发出来了,但是没有申请专利,没有获得授权,或者说在授权说明书中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要求得不恰当,那么从知识产权制度角度来讲,要么是没有转化成知识产权产品,要么将使知识产权产品的价格大打折扣。运用是目的。运用有很多内容,除了自己实施、许可他人实施、和他人共同实施等,还有很多方面。
五是培育知识产权文化。中国人历来重名轻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所以没有把知识当成财产来看,只是最近几十年,在我国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后,才开始逐渐有了知识产权意识,特别是在我们进入世贸组织这五、六年的时间中,我们碰到的这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了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但是对知识产权究竟要如何认识,要形成什么样的文化,大家并不是很清楚。所以要加强教育,提高意识,我们对知识产权文化的界定是: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把这12个字变成每一位心中的文化理念这就是我们要的知识产权文化,而不是简单地说法律规定我只要能打擦边球没有人逮到就算了,这就不是正常的知识产权文化。这个内容还是很多的。
七大专项任务是按照知识产权的类别,比如商标、专利、版权等进行的分类,对特定的类别彼此之间有些不太相同的特殊性做了规范。20个专题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制定《纲要》做的技术性工作。20个专题包括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有六个方面知识产权宏观问题,包括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目标应该如何设定,要经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人才、宣传、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等等比较宏观层面的研究。当然,也有按照知识产权分类进行的研究,另外还有一些也是宏观性的,像执法体制,或者是司法保护等问题的研究,我们也从中介服务、信息产业、中医药等一些特殊的、传统的类别设立了专题来研究。这些研究工作为我们制定战略纲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经济学家讲“制度高于技术”。知识产权战略正是从国家层面以制度变革为重点的,所以它确实很重要。而且战略涉及的并不只是知识产权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生产、生活以及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现在来看,任何地方都离不开知识产权,就像任何地方离不开科技一样。即使是最传统的生产领域、生活领域,我们生产的商品也需要一个名称。特产也要有一个地理标志。你如果有一个秘方,你也要有商业秘密吧,建立企业总要有企业名称吧。这些都是属于知识产权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知识产权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一个全局性问题。而且从未来发展来看这个问题会越来越重要。无形的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的价值会比有形的、大家都能看得见的房子、汽车的价值更大。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角度看,我们将要采取落实纲要的各项措施。首先要宣传,让大家知道、了解、领会知识产权战略,然后就是要按照战略里面规定的举措,逐步落实。比如科技里的知识产权问题,科技部门就要做很多的工作来落实,这牵扯到地方、行业都会有相应的各自的工作,从知识产权局角度来看,如果国家赋予我们推进实施纲要的职能的话,我局就要协调大家一起把有关的工作做好,汇总实施情况,评估实施绩效,提出实施建议,改进实施措施。
我们一直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按照国务院新公布的部门工作职能调整,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的工作职能转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我们要继续开展好这项工作。应该说中国目前还是存在着维权成本太高、侵权风险太低导致侵权现象的治理还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还要继续花力气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其中的一项专项行动。又比如说我们要增加对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的建设。你必须要知道人家有什么专利,他的专利有效期是多长时间,分布在哪些国家,我的这项技术会不会侵犯了人家的知识产权等等,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才能避免侵权或者和人家谈合作,如果信息都不知道,就会产生无意识的侵权,无疑会干扰生产生活,这些都是我们要采取的专项行动。
在这次职能调整之前,全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也是领导小组的成员,工作组有十几家成员单位,当时是在的领导下开展全国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因为这不仅仅是专利,有商标、版权等等很多内容,现在有很多部门都在负责各自分管的那部分产权工作,还涉及到法院、海关、公安、地方知识产权执法部门等等,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需要有一个统筹协调,这就是知识产权工作组的职能。现在全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的职能划入知识产权局后,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公众的承受能力。国家首先考虑的是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这是最基本的人权。当这两者在某些时候发生冲突的时候,就要进行协调。比如在SARS期间,如果某一种药品能够有效治疗SARS,可是由于它的知识产权问题它只能独家生产,产量就供不应求,价格也成了天价,那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国家可能就要进行强制许可,也就是说强制这个有专利的、治疗SARS的药品可以在其他有条件的厂家进行生产,这样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解决社会的公共危机。
在《专利法》修改草案中,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授予专利权的标准,过去我们强调相对新颖性,只要你具有相对新颖性就可以授予专利。所谓相对新颖性,就是在国内没有率先使用过,同时又没有在任何地方找到文献记载的创新成果就具有新颖性。但是这次修改《专利法》我们就采取了绝对新颖性,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在先使用,即使在中国没有人在先使用,但是在国外某一个专家说这个技术我已经在先使用了,那么你这个发明就不能授予专利,没有新颖性。这就是比较实质的内容。
一般按照国际惯例对于这类标准通常要采取无歧视许可的原则,甚至是要尽量排斥专利,尽量少的把专利放进来。过去的惯例一直是一样,中国也是如此。但是现在从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发展来看,首先你要采用新技术,那么这些新技术往往都有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的保护,那就要处理好我们如何把专利适当地纳入到标准中来的问题,因为一旦知识产权或者专利被纳入标准的话,他就会借助标准的强制力或者公信力放大它事实上的价值,这个放大是借助于组织机构的力量来放大的。所以我们在制定政策上要仔细地权衡这方面的利益,保证各个不同厂家和消费者都能够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当然,技术上同时也要有先进性。
另外一个标准就是事实标准,它不是由机构制定,是由一些企业自己相互联合,由于他们产品绝对的垄断量成为事实上的标准,今天看到的很多标准都是事实标准,不是哪各行业协会或者政府以及政府间组织颁布的,这个标准的特点就是大量纳入专利,而且通常是以专利为基础的,甚至是以专利词的构建为基础的,这种是企业、市场的行为。但是毕竟你形成了对市场的垄断就妨碍了竞争,妨碍了消费者的利益,妨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各国又都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这些法就构成了对这些所谓事实标准的一定的制约。
措施就是在政府制定的标准中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要把专利纳入标准就要有合理的价格,不能漫天要价。在制定标准的同时我们国家的有关政策就要相应地配套,要跟上去。比如我们采纳某些专利为标准的时候,这个企业已经有专利的话,他应当给我们的标准制定机构提供一些他如何供社会使用其专利的条件,那政府才会考虑他提供的条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确定了一些基本原则,不过,纲要不可能把具体的每一条每一款都做得很详细,而是会在实施中逐渐落实。
应该说互联网确实是一个高科技出现之后对我们知识产权领域提出的一项挑战,这个问题不仅中国有,美国、日本、欧洲全世界各国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其实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这位网友的问题我觉得抓得很准,他抓出了一个所谓的“平衡”问题,既要保护创造者的权益,因为在网络发达的时代不需要买门票去看你的表演了,也不需要买光盘才能听到你的歌了,我在网上直接下载就可以了,那这样的话作品的收益权如何得到保障就成为一个问题了。所以要保障权利人的利益,没有给他们利益他们就不会搞创造。
所以对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什么东西属于我们该禁止的还需要一定的研究,因为这不光是技术问题,比如我开发一个软件可以把别人计算机上面受到合法版权保护的东西获取下来,这个人并不想拿但是这个软件就自动帮你获取了,这是这个技术实现的,但是你说他到底实施没有实施这个侵权的行为?因为他只是这个软件实施的,你说这到底是该怎么办呢?美国对这个事情做了很好的研究,如果我没有记错我想他最后判定是侵权的。中国对这个问题也要有相应的研究。
尊敬的张局长: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发明、注册商标以及著作版权,但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前身是国家专利局,现在的实际职能重点还局限于专利的管理,而商标由工商部门管理,版权由国家出版总局管理,请问国家知识产权局如何协调除专利外与其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关系呢?在实际的国际知识产权谈判中以谁为主?国家是否有考虑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进行职能组合呢?另外在基层政府中很少独立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这说明知识产权在基层基本上不被重视,这与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是否有些矛盾呢,在未来有没有改变目前这种局面的可能?
我想这位网友可能就是在基层从事知识产权工作,对这个感触也比较深,这是一个现实,但是现实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会被摆在越来越高的位置。现在国家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这说明国家认为知识产权很重要,这个事情的本身就会促进基层对知识产权问题更加重视。当然,我们还会组织刚才所说的一些宣传、宣讲,包括今天在这里回答网友的提问,也是一种让大家认识、了解知识产权重要性的形式,让大家知道知识产权到底是怎么回事,和大家是什么关系,下一步我们要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来解决它,这些都是提高知识产权重要性或者其地位的有效措施。
迄今为止,大约60%的专利申请人是非职务发明人,这些非职务发明人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有急切地想把自己的技术转化出去,这是非常好的;二是他们又都是一些,他自己本身没有能力来转化,他们有技术,没有资金,他就想找合作伙伴、投资者,而有些不法分子就利用了他们的特点,说我这儿给你找到资金和投资者了,但是在最后成交前你要先给我多少多少钱,我要给你做一些翻译、联系等相关工作。而我们这些发明人非常急切,就把这个钱给他汇过去了,结果发现是个骗子,结果最后为了要转化自己的技术搞得倾家荡产,打击这些非法分子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确实在打击,并将继续加大打击力度。
现在已经在30多个城市建立了这个平台了,比如在北京专利技术中心专门挂了一个平台叫专利技术转化平台,提供一片场地,这片场地就是供这些中小企业、非职务发明人免费地把自己的成果、资料、样品放在那里进行展示,并且我们那里有常设的服务人员,在了解你的技术之后通过各种渠道,通过随时的来访者给你搭桥,如果发现了感兴趣的人就会通知你们相互见面,我们这边的人员可以作为第三方进行见证,给你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询服务,包括一些资质的认定等等相关工作,以及专利有效期等查询服务。我们预计,这个平台的建立将会取得很大效果,可以逐步把社会上的骗子挤出市场。
这和知识产权有关,但是更多的是和政府如何从科技的角度帮助非职务发明人或者中小企业有关。一些高精尖的或者大型设备买起来是很昂贵的,而我用它可能只是在某一个地方用它一次或者几次,并不需要为那么一点点研究开发的过程就买整台设备,所以实际上我们大型的高、精、尖设备闲置得很多,所以要进行共享。这位网友所提出来的把资源适当集中建立公立的服务平台,特别是硬件平台,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搭建软件平台,包括咨询信息服务等。
在此基础上建立第三方服务平台也很重要,因为如果把技术支撑的基地都放在具体的某一个企业或者某一个研究机构的话就存在着竞争者如何使用设备和资源的问题,以及他来使用如何不被泄密的问题,因为他们是竞争对手,他一来做实验他们来做什么了,秘密就泄露了,所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搞第三方的,这个平台本身不从事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他只是帮助你进行研究开发和市场销售,这样的话从利益的角度有了对大家平等的服务,并且对大家统一进行保守商业秘密的客观条件,它用不着偷窃你的商业秘密泄露给另外一方,而且他自己也不能做这个事情。这并不是和知识产权直接的问题,但是是和知识产权相关的问题,所以将支持建立第三方的支撑平台。
我们在很多城市已经启动了这样的工作。不过,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还远远不够。从我个人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些平台多数是建立在竞争主体已有条件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好处就是那个地方已经有一些设备了,你再给他配备一些更高级的设备就可以形成配套,另外他也有专业的人才知道怎么用,所以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问题就是刚才我所说的你既然是建立在竞争者的角度的话他竞争者就很难用,而且设备所在单位也很难自己一直用。因此,我认为,最好建立第三方平台。
我想这两方面的问题同时存在,一方面固然有这位网友所说的有选择性的补助,这里面选谁不选谁就有一个主管判定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监督程序,那就有可能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所以要有完善这个制度。知识产权局一直都在监督各相关单位要公开、透明、公正地实施补助政策。如果哪一位网友发现哪一个地方的政策不是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这种方式在执行,没有公开透明,那么他可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来举报,或者提出意见。我们会依法解决存在的问题。